上汽尝试对内部分散的智驾研发团队进行整合,以应对更激烈的市场挑战。
界面新闻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上汽负责飞凡品牌智能驾驶业务开发的团队PP-CEM(Pixel-Point Cloud-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Model像素级点云融合高阶智驾系统),其负责人上汽智驾首席产品官Pia Hu日前已经离职,团队成员因此打散。该团队原本隶属于上汽研发总院,在运营上较为独立。
该知情人士透露,Pia Hu或将入职专注于定位感知技术研发的智驾公司导远,这家公司客户包括深蓝汽车、奇瑞星途、高合等。
另据科技媒体“新智驾”报道,PP-CEM团队将被整合,调整后上汽研发总院智驾中心负责低阶智驾功能开发,零束科技负责高阶智驾开发,飞凡汽车的智驾项目将转交给零束科技。原来专注L4无人驾驶技术的上汽AI Lab也正在组建城区NOA的研发团队。
与此同时,上汽飞凡智驾部门也传出裁员消息,涉及约300人,该部门员工可以选择转岗至上汽研发总院或零束科技,也可以选择“N+1”赔偿。
对此消息,上汽集团官方尚未回应界面新闻的置评请求。
2021年10月,上汽投资设立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整合上汽乘用车原有R品牌并以独立公司的方式进行轻资本、市场化运作,并任命吴冰担任飞凡汽车CEO。
在智能驾驶上,不同于上汽旗下另一新能源品牌智己选择和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联合开发,飞凡品牌主张自研。
在上汽研发总院首席科学家金杰盂和Pia Hu的带领下,PP-CEM团队自研飞凡Rising Pilot智驾系统,并于2022年在飞凡首款产品R7上量产交付。
这套系统融合了6种不同的智能感知技术,配备了33个感知硬件。在2022年,这套方案属于为数不多由传统汽车厂商自主研发落地的高阶智驾解决方案成果。
但是,受飞凡品牌战略收缩影响,PP-CEM后续研发进程较为缓慢。金杰盂也在去年离开了上汽。
去年下半年,有消息称,上汽集团计划把旗下飞凡部分业务部门整合到乘用车,以解决飞凡品牌独立运作后市场表现不佳的问题。飞凡官方向界面新闻否认了这一组织变动。
飞凡汽车成立两年多时间里,上市的两款产品R7和F7未能在市场上激起水花。官方并未对外公布旗下车型销量,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飞凡去年累计零售销量累计约为2.14万辆。这一数据不及智己汽车3.83万辆的年销量,也与其他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新能源品牌差距较大。
今年1月11日,上汽集团宣布,集团副总裁吴冰不再兼任乘用车总经理、飞凡汽车 CEO,职位均由华域汽车总经理王骏接任。
按照上汽集团规划,到2025年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将占据70%的份额,达到245万辆。这对上汽乘用车、智己和飞凡等上汽自主品牌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